撰文編輯/#吳亞芸
酋長,快看!每顆椰子剖開都是黑的,椰子樹都生病了……我們該怎麼辦?
在莫安娜的「酋長實習期」,她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,其中最棘手的,莫過於椰子樹病死、小島資源逐漸凋零。島民遇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。椰子樹幹能生火、外殼能做捕漁網、椰子汁清涼解渴、椰肉還能做菜,作為莫圖努伊島民賴以為生的椰子樹,居然生病了!
醫生、醫生!快找醫生!我們家的椰子樹生病了!
人跟動物病了有醫生、獸醫;樹木生病了,則有「樹醫」。根據不同國家與組織,樹醫生也有不同的名稱。在臺灣,最常見的就是「樹藝師」、「樹木醫」──「樹藝師」是經由國際樹藝協會ISA(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)所認證,屬於歐美體制;「樹木醫」則是屬於日本體制,由半官方的日本綠化中心認證。雖然體制不同,但相同的是,樹醫執照超~難~考~
想要考照,首先得要有一定年限的相關經驗才能夠報考,之後再接受數次嚴格的考核,考題包括昆蟲學、樹木學、病菌學、土壤學、植物生理學……等等非常多,只要跟樹木有關就都要考。也因此,經過層層考驗的樹醫師才能夠真正的救治、保育樹木。
只聞其聲不見其人,站在樹木背後(或樹上)的「那個人」
臺灣的首位執照樹醫,是在民國83年考取日本樹木醫執照的楊甘陵。當時在臺灣還沒幾個人聽過樹醫這個職業,一直到民國86年楊甘陵照護阿里山的老櫻花樹群,成功讓櫻花再次綻放,大家才知道原來樹木也是有對應的照護辦法的,「樹醫」才逐漸為人所知。
取得日本樹木醫執照的詹鳳春博士在治療樹木時更傾向於給樹木「調理體質」,而不是大量揮灑農藥。若給樹木吃太多農藥,樹木會漸漸胖起來,甚至會農藥「上癮」,一斷藥說不定還會讓樹尋死覓活。
樹醫對於樹木的保育治療方式,其實大多源於對於樹木、昆蟲及環境的了解。作為樹醫,必須要了解樹木的基本生理構造,了解他們的生長方式、對外界變化的反應,還有自我防禦機制。扎根在這裡,這一棵棵的生命都有各自喜愛的生存方式。
「這棵樹怎麼長的這麼醜啊?」不是啊,誰願意長的醜啊?
在臺灣,常常可以看見樹根撬開水泥到處亂竄、被限制在一個小小的方格裡,或者是枝葉光禿禿,樹幹瘦弱扭曲。
詹鳳春博士遇到約90%的病況都是因為樹根無法吸收到空氣,造成樹木缺氧、衰弱。人來人往處,被踩得夯實硬化的地面之下,氧氣稀薄、水分稀少,土壤情況不理想,樹根當然不願意竄下去窒息自殺,於是只能浮根,樹根全部擠在表層土壤,委委屈屈。如此一來,受到限制的樹根抓地力不夠,樹木反而容易傾倒。
土壤是樹木攝取養分最重要的來源,除了樹木本身,也需要調查土讓的狀況、分析土壤,研究出適合這棵樹木生長的土壤配比,才能讓樹根伸展,開開心心長大。
當事樹:「我醜?你說我醜?我醜!還不是因為你!」(怒)
臺灣的行道樹修剪常常不符合「樹體工學」,完全忽略合不合時節、合不合樹種、一次該修剪多少,還有修剪位置正不正確。樹木也有關節紋路,正確修剪能促進樹木生長;但如果不正當的修剪,會變成樹木的負擔或傷害,病蟲也可能趁機入侵,時間一長,這棵樹就等於完蛋──內部都爛掉中空的樹木,強風一吹就容易被折斷。
然而樹醫沒有透視眼,樹木中間的情況有時外表也看不出來,所以需要用木錘敲打,聽聽看樹木內傳來的聲音來判斷。若還是無法判斷,需要更精確的數據,就會使用儀器檢測,以超音波、應力波、X射線等等非破壞檢測技術,檢測樹幹中空或腐朽的程度。
預防勝於治療,你們的樹木真的都種對了嗎?
樹木一種下去就是好幾年,甚至幾十年、幾百年,扎根在許多人的記憶中。為了樹木的健康著想,在種植前,營造一個不利於病害發展的環境非常重要。主要有四大問題要考慮:水分、光照、通風、土壤。
水分不能多也不能少,除了濱水帶及水生植物外,大部分的樹木根系都不能一直泡在水中,也是有可能會「溺死」的,所以土壤能適時排水比起供水更重要。曬太陽曬多久也是一門學問,畢竟各個樹種需要的光照時數都不相同,時間太短會生長不良,時間太長又可能擾亂生理機制。
在通風不良、潮濕的環境裡,最容易孳生病菌,相信居住在臺灣的島民們都心有戚戚焉,為防止病菌害慘樹木,環境通風也是重要的考量。土壤管理除了要注意外在環境影響,還有土壤本身的化學性質,例如酸鹼值、有沒有受汙染等問題,土壤關係著樹木吃進去的東西,要注意的地方自然也比較多。
每種樹木都有各自獨特的「性格」,在栽種樹木前可以先好好認識他們,畢竟治療樹木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、金錢,而且與其事後治療,不如一開始就栽種合適的樹木,將環境打理好、好好照護,如此一來,相信樹木就能長出挺拔精神的枝葉!才能種出一棵會長龍貓的大樹。
※ 本文劇情相關內容純屬虛構。文章僅作學術用途,未經許可請勿轉載。
コメント